DOLBY ATMOS全景聲為你打開對聲音最真實的感受! ─專訪音效大師杜篤之Sony ATMOS Soundbar開箱感想

世界娛樂中心   

  見證了超過四十年的台灣電影音效發展,從最早的事後配音,只有單聲道,一顆喇叭,後來開發出現場錄音,但也依然是單聲道,到後來和一些國外錄音師有了接觸交流,改做立體聲,DOLBY Surround杜比環繞。

  「台灣電影真正開始杜比立體聲系統應該是【少年吔,安啦!】那部片,當然要做這項技術,不是只有我們希望而已,也要投資方、製片方的同意,以及電影院放映端能夠配合,很多層面需要克服。再來就是做膠片的數位聲音,早期的5.1聲道,也就是DOLBY DIGITAL,但膠片短短幾個月就全部被數位化取代,數位化以後,5.1是最基本的規格,後來就有了7.1,我們自己公司就採7.1為最基礎,這維持了蠻多年,直到杜比開始開發全景聲,也就是DOLBY ATMOS,我們做的第一部DOLBY ATMOS全景聲電影就是【KANO】,這部片當時還擠進了全世界前一百部DOLBY ATMOS全景聲電影的行列。」

  談到與自己形影不離,革命情感深厚的杜比音效技術,杜篤之說:「因為要開發一個新的系統其實很不容易,就是製作端要能夠製作,但播放端也要能播放啊!一開始台灣最早也只有兩個戲院能支援DOLBY ATMOS全景聲的播放。DOLBY ATMOS全景聲開放以來其實最大的瓶頸,就是電影院不夠多,這麼多年了全台灣還是只有二十幾個廳可以播放DOLBY ATMOS全景聲。不過現在OTT (影音串流平台) 都開始使用DOLBY ATMOS全景聲,譬如Netflix、騰訊跟愛奇藝,對我來說DOLBY ATMOS全景聲加上4K,是真的很棒的享受,覺得這個時代終於來了,因為我們可以更容易取得。」

  以現在追劇追片潮流越來越強,幾乎人手一機天天追的日常模式,音效的進化也更進階、更親民。不管是大場面的類型片、還是平易近人的文藝題材,杜篤之覺得在DOLBY ATMOS全景聲的包裝下都顯得更加精采迷人。「我們剛開始接觸DOLBY ATMOS全景聲的時候,會以為一定要場面夠大、夠磅礡夠豐富,才能搭配DOLBY ATMOS全景聲去呈現,其實未必。像是一般我們看文藝片、看美食節目都能用DOLBY ATMOS全景聲。不盡然是要夠多物件、夠多聲音元素在你的周圍出現,才能展現DOLBY ATMOS全景聲。當你在觀看的時候已經不是單從前方傳過來的聲音,而是從整個環境發出來的,那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感受,讓你覺得是處在那個環境當中。」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