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屆柏林影展 得獎片單評析 Berlinale 2020

旅法影評人 梁志遠Text by Chih-Yuan LIANG   

● 人心惶惶下 得獎片單無爭議 圓滿落幕奇特的一年
【毫無邪惡】© Cosmopol Film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柏林影展正式開幕前夕,已有不少的電影人士,以及媒體記者,都紛紛打退堂鼓,或許因為當時在歐陸還未造成現今如此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失控的狀態,今年的柏林影展,算是僥倖也圓滿閉幕了,最後的得獎片單也沒有造成什麼紛爭。

【列夫朗道:娜塔莎】© Phenomen Film

  今年正式參賽的作品總共是18部,比去年的乏善可陳好了一些,在評審團主席英倫男星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領軍下,將金熊獎頒給了伊朗受到極權政治迫害的中生代大導穆罕默德拉拉蘇洛夫(Mohammad Rasoulof)的【毫無邪惡】(There Is No Evil),他再次探討伊朗禁忌的主題-死刑,這位被禁止出境的導演,用非常個人敘述的角度,從行刑者與受害者家屬的心境寫照,以四段式中長片的方式串聯來描繪主題,我個人認為或許這部電影獲得青睞的重要原因,還是背後的政治因素冥冥主控,才會脫穎而出。我原先最為看好的是俄羅斯男女雙人檔新銳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iy)與潔凱瑟琳娜歐兒黛勒(Jekaterina Oertel)共同創作的尖銳大膽作品,以當時蘇維埃政權迫害為主題的系列電影之一【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在正式放映後獲得熱烈討論。由於今年是柏林影展70大壽,所以我曾押注德法共同監製、德國備受肯定導演克里斯汀佩佐(Christian Petzold)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水樣的女人】(Undine)。結果前者由攝影師尤爾根尤爾根斯(Jürgen Jürge),後者由女主角寶拉貝爾(Paula Beer)獲得安慰性的肯定。

寶拉貝爾(【水樣的女人】)© Hans Fromm∕Schramm Film

  在國際媒體影評人的評分,最高的是美國女新銳伊莉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的【絕不、很少、有時、總是】(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在眾所期待下,拿下第二高榮譽評審團大獎,說實話,我個人並不這麼認同,畢竟同樣的題材,在羅馬尼亞大導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的金棕櫚獎大作【4月3週又2天】(4 luni, 3 săptămâni şi 2 zile)中早已淋漓詮釋了,而且這部美國獨立電影,並沒有超越的表現。今年的法國社會喜劇搭檔班諾戴爾賓(Benoît Delépine)和葛斯塔夫科文(Gustave Kervern)的【刪除歷史】(Effacer l’historique),被視為是一匹黑馬,最後獲得70週年特別銀熊獎,也算是一種意義象徵的極高獎勵。而蔡明亮導演實驗性手法,沒有對白獲得第二高評價的【日子】,竟然空手而歸,只拿下泰迪熊評審團獎,令人叫屈,實為可惜。

【絕不、很少、有時、總是】© Focus Features

  今年柏林影展70週年大慶,也是雙人檔新任藝術總監義大利籍的卡洛夏特里安(Carlo Chatrian)與總執行長瑪麗耶特莉森貝克(Mariette Rissenbeek)共同接任的首屆影展,新官上任總是會有新的作為,今年就新增了非正式競賽類「邂逅」(Encounters)單元,主要放映獨立電影工作者的大膽作品,並添加多樣化的劇情片和紀錄片,這個單元之中,也有一個競賽獎項。或許在疫情籠罩下,第70屆柏林影展大壽沒有真正經典的大作與驚艷的成績出現,期待在接下幾屆中能看到他們合作的成果。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